再论虚拟财货 从Gakki《恋爱回旋》说起(空空小语20180311)
周五晚上匆匆发了个广告,推下新垣结衣主演的《恋爱回旋》,这是Gakki第一部在国内公映的电影,作为粉丝,当然不放弃任何机会推荐。这是一部很舒服的日本电影,热血、励志但却恰到好处,毫无用力过猛的突兀,一切自然发生。情节紧凑精炼,总之,只要你不看中文对白的残疾版就不会后悔。Gakki因此影片得蓝丝带影后算是名至实归,演技非常棒。不同心理状态下的主人公的气质状态得到完美的演绎,在结尾自信回归的多满子光彩照人。……广告结束,继续说正题,在周五发的推送中,我说把这种片子翻译成汉语对白,相关劳务完全是虚拟财货。 关于“虚拟财货”概念,我在春节期间写了篇“小语”,阐释祖圣门格尔“虚拟财货”的概念(可以在公众号输入“虚拟财货”来查看),有人说汉语对白的劳务并不是虚拟财货,因为也许有人需要。这里我们要再次强调一个问题。无论是“财货”还是“虚拟财货”,都不是内蕴于物品本身的属性,比如马克杯具有陶瓷的属性,但却不必然具有财货的属性,必须是有人认为它能满足他的欲求,且有能力支配,才会具有财货的性质。但是,如果这个财货不能满足其欲求,或者这个欲求根本不存在,由于错误的认识(及知识)而将物品作为财货处理,那么它就是虚拟财货,而具有的价值也是虚拟的。 不多重复上一篇文章的内容了。一般而言,我们确实无法断定他人的价值观念,他人的需求。一个少妇去菜市场买了几个黄瓜,这个黄瓜是满足她具体怎样的欲求的,我们确实不清楚。但这并不是经济学——人的行动学在交换学上的分支——要研究的内容。我们对人的心理状态具体目的不感兴趣。当我们把“《恋爱回旋》中文对白”所需要的劳务付出,作为一种资本财货来看的时候,在社会分工条件下,我们可以把企业主的目的定义为赚钱,而在市场上赚钱就是满足消费者的欲求。所以它是否是虚拟(资本)财货(对于企业主),从上座率和中途离场率是可以印证的。 经济学研究的领域集中于交换,交换的目的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目的是更高效率的生产和供给,最终是给每个人以更高水平的欲求满足手段,也就是让每个人有更充沛的手段追求幸福。也就是说,虽然个人消费的价值是基础,但经济学并不怎么研究人具体消费的目的和想要满足的各种欲求的多样性。也就是美丽少妇买了一筐黄瓜到底为了什么,经济学并不怎么关心(不排除个别经济学家其个人也许会关心)。反而是用于交换的生产,是我们更关心的内容。财货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