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无现金系列】2、即将被消灭的现金何以走进社会生活

本文是关于无现金社会一系列文章的第二篇,共三篇 在马云的构想中,现金是要被“无”掉的,现金就是现钱,想把无现金社会的利弊说明白,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钱”是什么。钱是个好东西,我刚刚花了500块钱在一家面包店充值了会员,大概能用两个多月吧。500元在现在还是一笔较可观的消费,花出去就跟空老师刚就业的时候花五十似的,就跟小时候花五块似的。那么钱是什么?我们几乎每一天都要获取很多东西,有一类是用来使用的,比如自用住宅、自己的早餐手抓饼、自用的电饭煲……这些东西能直接满足我们的欲望。另一些并不是用于自用,而是交换或赠送给他人的,比如用于保值自己不住的住宅、手抓饼大妈从批发商那里购买的食材酱料、电器店老板从上游厂商批发的电饭煲,这些东西并不能直接满足他们自己的欲求,而是通过卖给别人,通过交换,增加自己的购买力。这个购买力的象征就是钱。 如果说一台电饭煲的品质取决于其参数和耐用度,那么钱的质量就取决于其流通性和购买力——购买力是钱的质量,流通性是钱的功能参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能够叫做钱的都可以无条件在本经济体内流通,甚至比较方便的跨经济体流通。钱不是它本身,钱对你而言是购买力,购买力对人和企业来说,要比票面金额、账面盈亏更具实际意义。但这个购买力不是CPI之类,它不可量化,但客观存在。 1、总是难倒英雄汉 人类何以要用钱? 自从人类发现货币——也就是钱,直到今天的法币时代,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本文虽长,不想写成一本书,仅仅简要的归纳一下。最早的货币是人们在以物易物的过程中发现的。卡尔.门格尔在开创性的《国民经济学原理》中揭示了,各民族最早的货币无不是本区域最适销的商品,大家都需要的商品,再次销售价格波动不大的商品。渐渐的,人们为了方便交易,先把要卖的商品都换成一种或几种销售力高的商品,再用这种商品去换自己想要的商品。 有些民族最早的货币是牛羊牲口。可以想见当时社会穷困的情况。交换还是辅助性手段,一定是以自产自销为主,因为牲畜容易死,不易储蓄,这种钱的流通也就是在市场内,转几手就消耗掉了。在历史的演进中,各民族都发现了金银贵金属,作为可靠的货币。这里强调一下,并不是各民族愚昧的以物易物,一个圣人忽然发现了金银可以作为货币,于是市场交易大兴,人类进步。并不是的,而是我们的祖先在交流中发现彼此间交换的需求,在交换中寻找到某种财货作为货币,而且经济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