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无现金系列】2、即将被消灭的现金何以走进社会生活
本文是关于无现金社会一系列文章的第二篇,共三篇
在马云的构想中,现金是要被“无”掉的,现金就是现钱,想把无现金社会的利弊说明白,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钱”是什么。钱是个好东西,我刚刚花了500块钱在一家面包店充值了会员,大概能用两个多月吧。500元在现在还是一笔较可观的消费,花出去就跟空老师刚就业的时候花五十似的,就跟小时候花五块似的。那么钱是什么?我们几乎每一天都要获取很多东西,有一类是用来使用的,比如自用住宅、自己的早餐手抓饼、自用的电饭煲……这些东西能直接满足我们的欲望。另一些并不是用于自用,而是交换或赠送给他人的,比如用于保值自己不住的住宅、手抓饼大妈从批发商那里购买的食材酱料、电器店老板从上游厂商批发的电饭煲,这些东西并不能直接满足他们自己的欲求,而是通过卖给别人,通过交换,增加自己的购买力。这个购买力的象征就是钱。
如果说一台电饭煲的品质取决于其参数和耐用度,那么钱的质量就取决于其流通性和购买力——购买力是钱的质量,流通性是钱的功能参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能够叫做钱的都可以无条件在本经济体内流通,甚至比较方便的跨经济体流通。钱不是它本身,钱对你而言是购买力,购买力对人和企业来说,要比票面金额、账面盈亏更具实际意义。但这个购买力不是CPI之类,它不可量化,但客观存在。
1、总是难倒英雄汉 人类何以要用钱?
自从人类发现货币——也就是钱,直到今天的法币时代,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本文虽长,不想写成一本书,仅仅简要的归纳一下。最早的货币是人们在以物易物的过程中发现的。卡尔.门格尔在开创性的《国民经济学原理》中揭示了,各民族最早的货币无不是本区域最适销的商品,大家都需要的商品,再次销售价格波动不大的商品。渐渐的,人们为了方便交易,先把要卖的商品都换成一种或几种销售力高的商品,再用这种商品去换自己想要的商品。
有些民族最早的货币是牛羊牲口。可以想见当时社会穷困的情况。交换还是辅助性手段,一定是以自产自销为主,因为牲畜容易死,不易储蓄,这种钱的流通也就是在市场内,转几手就消耗掉了。在历史的演进中,各民族都发现了金银贵金属,作为可靠的货币。这里强调一下,并不是各民族愚昧的以物易物,一个圣人忽然发现了金银可以作为货币,于是市场交易大兴,人类进步。并不是的,而是我们的祖先在交流中发现彼此间交换的需求,在交换中寻找到某种财货作为货币,而且经济的演变让货币随之改变,最适销的商品被赋予货币职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市场上的活人不会被尿憋死,衙门里的人不好说。
今天的主流经济教科书会告诉你这是原始的货币,有诸多不便。实际上金银确有不便。首先是纯度、重量单位的问题,其次是使用中磨损的问题。至于丢失什么的法币时代也存在,暂勿论。在西方国家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方法就是铸币,早在公元前700年希腊就有了成规模的银币销售商,这些商人通过将金银铸造成重量差不多,成色大致均匀的圆片,标注上重量销售——这就是最早的面值,事实上美元、英镑、法郎、马克……都是货币的重量单位。实际成色重量自然与标称的有差距,但是避免每次交易称重切割的便利同样很重要,而且这些发行商还以商誉对银元的成色做担保,甚至提供换新服务,在当时的经济水平下,这种操作,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家里有老人,可以问问民国时期金条发行的情况,都是有厂名和回购担保的,现在购买投资金条厂铭同样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这样的做法通行了三千年。但正如所有商品都有制假售假的,所有交易都会存在争端,银币生意自然也有这样的状况。最终,这成了统治者垄断的借口,到了罗马帝国时期,统治者垄断了铸币。
长话短说,结果如何呢?公正的执政官、受元老院制约的政府是否比为了赚钱的奸商做的更好呢?答案是否定的,法定硬币开始用贱金属代替贵金属掺假,到了罗马末期,银币几乎不含银成分。购买力自然直线下跌。有历史研究称,罗马帝国的崩溃很大程度不是因为蛮族入侵,而是由于通胀带来的社会问题对国家稳定和战争能力的削弱。
中国也并不特殊,同样经历一个商品货币化的过程。但中国的币制并不稳定。这里不从先秦到满清来详细梳理,只说到汉代,传统的货币是六种:金、银、龟、贝、钱、布,先秦时代珠玉也是货币,而且是上币,大家看先秦故事或者楚汉相争,经常有白璧作为礼品的记录,刘邦贿赂项羽被范曾砸掉的就是白璧一双。但珠玉品质差异较大,估值不便,自然退出舞台。金银是国际通用货币,但中国本土并不盛产,要到宋代外贸发达后才在民间广泛流通;龟贝是中国传统货币,汉字跟钱有关的字都是贝字旁。这大概是文明古老的记忆,对于内陆经济体海贝带来了丰富稀有的色彩,成为珍贵的装饰品,中国最早的铜币就是铜贝;钱就是泉,外圆内方的铜钱,无论是大泉当千还是五铢钱,都是铜钱的不同形式,与古代西方的银币一样,先秦时期铜币是允许私铸的,在两汉也曾各有一段时期允许私铸,而实际上暗地里私铸从未停止。布匹是货币的一种,特别是在唐代,是法定有效偿付货币,《卖炭翁》诗云: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宫市强买强卖绝非没有法律依据。然而铜钱布帛实属下币,币值不稳定,总体上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繁荣,呈贬值趋势,而由于布帛和铜是具有相当使用价值的财货,民众因这种增量受益——过年能多做两套新衣裳,种地能多用点省力好用的包了金属的农具,但给广大帝国财税带来的麻烦则是显而易见的。
抽税征粮虽然不受货币价格限制,但地方征收后上缴中央却一定是货币形式,这给帝国的治理带来多重的麻烦,往往会削弱中央对地方官僚机构的管理能力。自周赧王债台高筑以来,中国统治者缺乏借贷的手段,史书上每一个王朝的崩溃,几乎都以财务崩溃告终,在中国,商品货币带来的并不是经济问题,而是财税问题——朝廷没钱了。中国的二流子经济学人将中国纸币的诞生归结于钱荒、金属稀缺,实在是笑话,因为在东汉最后一次允许私铸铜钱之前或唐朝六种货币并行之时,老百姓的交易不依赖官府发行的铸钱,民间自有丰富的替代品。官府钱不够了,就动歪脑筋,东吴孙权大帝铸了“大泉当千”的大钱儿,效果并不好,与罗马银币掺铜后果并无不同,问题并未解决。到了宋代终于搞了纸币,然而由于手法拙劣,一直没有立起来,在中国法币制度与鸦片一样是舶来品。
2、并非罪恶 银行与非现金支付的诞生
下面我们把目光投向纸币与银行的故乡西方世界。在金银这样的商品货币体系下,欧洲统治者同样面临着钱荒,他们的解决办法是向银行借钱。在西方世界的经济生活中,银行自古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早在古希腊、古埃及时代,银行家就出现了。自由市场中银行家的出现,是说明随着市场的发展,金银币直接交易,遇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跨期借贷和支付寄存。
市场的产生:
人类经济的进步,起源于一个重大发现,就是一个人把精力投入最擅长的事情,能够获得更多的成果。比如擅长打猎的,在打猎中用掉的一小时获得的成果,要比擅长磨制石斧的人一小时的打猎成果要多,反之,擅长打猎的人磨制石斧,却有所不如。但每个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需要猎物也需要石斧,于是分工产生了,甚至一个人在磨制石斧和打猎上都超过了另一个人,但只要两个人都把时间用于自己最擅长之事,交换的结果也比两人自给自足的道德结果要好。分工是以交换为前提,而最好的交换方式莫过于自由市场。这也是货币产生的源头。
资本的需求:
随着分工的细化,生产过程被拉长,为了实现更好的结果,需要人们投资于一时不能见到可供直接消费成果的资本品生产。比如猎人箭矢上的羽翼、箭头。打磨箭头的工具……,但从事这些生产的人的消费需求是在现在就发生的,他们的收益要在资本品一步步交换到猎人手中,直至猎人获取了更多的猎物才实现其“价值”。这种迂回生产带来的生产力进步是实实在在的,但这些造箭头,造磨刀石的工匠现在就要吃肉穿衣。那么如果不是这些资本品生产者自己早就积累了多余的咸鱼腊肉,以供生产阶段自己所需,就需要从其他人那里借来这些东西。在市场分工时货币已经出现了,那么积累的东西未必是咸鱼腊肉而是货币,借贷的对象同样是。借出货币的人要放弃马上就能实现的享乐借出货币,那么需要额外的回报。而借款的人由于资本品未来会有更丰厚的回报,所以也具有付出利息的能力。你现在把钱借给我,我未来把更多的钱还给你,这是跨期交易。而专门处理借贷的人,按照专业化分工的市场趋势,自然也就出现了,就是银行家。但他并不只有一种业务。
支付寄存问题:
银行家还有一种业务,就是寄存和支付。现在城市里的年轻人会认为市场是无处不在的,网络、便利店等等,其实在很闭塞的山村或者仅仅二三十年前的农村,除了赶大集,是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的。集市是有周期而非常设的,能够在每条街道上养活得起专业从事交易的商人,是经济发展的成果,当时不具备。更不要说古希腊古埃及。从集市里把剩余的金银携带回去成本很高,风险很大,而且没什么用——在家花不了钱。把暂时用不到的钱存管到有信用的银行家、金匠那里就很划算。这就是存管储蓄,储蓄有两种目的:
一种是以备不时之需,比如未来一定会发生的医疗等需要,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预先准备一些钱;或者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风险,比如农民第一年卖了粮食,从大集买了所需要的各种东西,剩下一些钱存起来,万一明年是荒年,没有粮食可卖甚至还需要买粮食救命,这笔钱就很重要了。可以说基于未来需求的储蓄是救命钱,不一定什么时候动用,不一定动用多少,但需要用的时候就的马上用到,否则就要命了。
另一种储蓄的目的是为了暂时买不起的装备积累财富,比如一个铁匠学徒,为了将来独立营业需要购买很多设备,暂时买不起就积攒起来,一旦条件够了,就提取支付,所以储蓄账户还有支付功能,当需要动用这笔钱的时候,只要写信给银行家,将自己的储蓄转移到交易对象名下就可以完成支付,随着分工扩大到更广大的地域,这种情形更加常见。就跟我们去淘宝买东西,把钱存入支付宝没有区别。而这时的银行家,还有职业掮客的功能,通过促成交易赚取佣金。
这就是现在银行两大传统业务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源头。定期存款中,银行实质上是一个专业中介作用,凭借信用获取较低价格的贷款,转手贷给需要贷款的人,通过利息差获利。由于借出的钱有可能不能按时归还,为了保证银行的信用,银行家有时会保留一定的风险保证金,定期存款是必须付利息给储户的,银行与储户是借贷关系。相应的,储户得到银行的定期存单,按照约定到期取本息。在交易中,定期存款支票很难直接作为货币流通,因为到期日不同,在此之前,银行不需要为体检兑现这笔存款而预备准备金。需要提前动用支票,必须扣款折现。
而活期存款不一样,或者说最早的活期存款不一样。储户与银行家之间的关系是存管关系,按理说这种存管是不可能存在利息的,只有存在银行的钱被放贷出去,才有可能获得利息。而存管需要成本,虽然银行家能够通过介绍贸易赚取佣金等方式盈利,但仍有理由收取一定的保管费。而由于钱的同质性,以及支付业务的存在,这种存管自然不是原物奉还的保险柜,而是同金额存管——非常规存管。渐渐的银行家发现,经常是客户的存款往往是在不同客户开立的账户之间转来转去,总有相当数量的金钱存管在自己的账户中,自己发行的仓单有了代替货币本身的功能。银行家从对存管账户资金偶尔的应急式挪用,到直接开具没有存款作基础的假仓单,是一个飞跃。
关于西方货币的历史,推荐大家看西班牙经济学家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教授赫苏斯·韦尔塔·德索托著的《货币、银行信贷与经济周期》,介绍的非常详尽和学术化。阅读之后受益颇多。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想做严谨的学术论文,简要回顾只是为了说明什么是现金。当仓单代替存管物本身流通,现金概念就出现了。
现金类似于现货,到手的真金白银真货币。而现金转账,支付的就不是先进本身,转让的是账户资金,而账户是银行与储户之间签订的兑现承诺,本质上是债权的转让。支付宝在银行活期账户打款的基础上又加了一层支付宝,可以说是一种复杂的债权交易。
古老的银行也好,支付宝也好,微信支付也好,它们能够普及,是因为你支付得出去,有人愿意收,最重要的原因是卖方认同它的信用。而卖方为什么能相信其信用,同样是能花得出去,当然,最重要的是可以方便的提现。提现是货币的证伪,易到专车一旦出现提现困难,就没人愿意接单了;银行一旦出现提现困难,下一步就是挤兑;辉山乳业传出资不抵债港股立刻跌到停牌。而真实的现金不会,真金白银落袋为安。
之所以人们认为支付宝账户余额跟现金也就是钱是等价的是因为他们信任阿里巴巴(及旗下子公司);之所以信任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公司,是因为账户余额随时可以发起提现,拿到现金。也就是说,在没有政治政令强迫的自然环境下,能拿到现金反而是无现金支付的前提。但人们为什么要支取现金呢?是因为现金有用。而马云要建立无现金社会,也就是现金没有用了,那样话结果就是支付宝余额、微信余额、银行账户余额这样可以支付的信用凭证成为了现金。
这种尝试曾经成功过,就是我们手里法币的诞生,真现金变成了假现金,无现金充其量在假现金基础上更假了一层,但就是这一层,将使国家的权力得到空前的扩张。这是我下一篇文章,也就是最后一篇文章要论述的事情。
比特币打赏:16MbAgdM4A3FdaMj6wkC17QtfxAkffsUVB
在马云的构想中,现金是要被“无”掉的,现金就是现钱,想把无现金社会的利弊说明白,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钱”是什么。钱是个好东西,我刚刚花了500块钱在一家面包店充值了会员,大概能用两个多月吧。500元在现在还是一笔较可观的消费,花出去就跟空老师刚就业的时候花五十似的,就跟小时候花五块似的。那么钱是什么?我们几乎每一天都要获取很多东西,有一类是用来使用的,比如自用住宅、自己的早餐手抓饼、自用的电饭煲……这些东西能直接满足我们的欲望。另一些并不是用于自用,而是交换或赠送给他人的,比如用于保值自己不住的住宅、手抓饼大妈从批发商那里购买的食材酱料、电器店老板从上游厂商批发的电饭煲,这些东西并不能直接满足他们自己的欲求,而是通过卖给别人,通过交换,增加自己的购买力。这个购买力的象征就是钱。
如果说一台电饭煲的品质取决于其参数和耐用度,那么钱的质量就取决于其流通性和购买力——购买力是钱的质量,流通性是钱的功能参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能够叫做钱的都可以无条件在本经济体内流通,甚至比较方便的跨经济体流通。钱不是它本身,钱对你而言是购买力,购买力对人和企业来说,要比票面金额、账面盈亏更具实际意义。但这个购买力不是CPI之类,它不可量化,但客观存在。
1、总是难倒英雄汉 人类何以要用钱?
自从人类发现货币——也就是钱,直到今天的法币时代,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本文虽长,不想写成一本书,仅仅简要的归纳一下。最早的货币是人们在以物易物的过程中发现的。卡尔.门格尔在开创性的《国民经济学原理》中揭示了,各民族最早的货币无不是本区域最适销的商品,大家都需要的商品,再次销售价格波动不大的商品。渐渐的,人们为了方便交易,先把要卖的商品都换成一种或几种销售力高的商品,再用这种商品去换自己想要的商品。
有些民族最早的货币是牛羊牲口。可以想见当时社会穷困的情况。交换还是辅助性手段,一定是以自产自销为主,因为牲畜容易死,不易储蓄,这种钱的流通也就是在市场内,转几手就消耗掉了。在历史的演进中,各民族都发现了金银贵金属,作为可靠的货币。这里强调一下,并不是各民族愚昧的以物易物,一个圣人忽然发现了金银可以作为货币,于是市场交易大兴,人类进步。并不是的,而是我们的祖先在交流中发现彼此间交换的需求,在交换中寻找到某种财货作为货币,而且经济的演变让货币随之改变,最适销的商品被赋予货币职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市场上的活人不会被尿憋死,衙门里的人不好说。
今天的主流经济教科书会告诉你这是原始的货币,有诸多不便。实际上金银确有不便。首先是纯度、重量单位的问题,其次是使用中磨损的问题。至于丢失什么的法币时代也存在,暂勿论。在西方国家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方法就是铸币,早在公元前700年希腊就有了成规模的银币销售商,这些商人通过将金银铸造成重量差不多,成色大致均匀的圆片,标注上重量销售——这就是最早的面值,事实上美元、英镑、法郎、马克……都是货币的重量单位。实际成色重量自然与标称的有差距,但是避免每次交易称重切割的便利同样很重要,而且这些发行商还以商誉对银元的成色做担保,甚至提供换新服务,在当时的经济水平下,这种操作,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家里有老人,可以问问民国时期金条发行的情况,都是有厂名和回购担保的,现在购买投资金条厂铭同样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这样的做法通行了三千年。但正如所有商品都有制假售假的,所有交易都会存在争端,银币生意自然也有这样的状况。最终,这成了统治者垄断的借口,到了罗马帝国时期,统治者垄断了铸币。
长话短说,结果如何呢?公正的执政官、受元老院制约的政府是否比为了赚钱的奸商做的更好呢?答案是否定的,法定硬币开始用贱金属代替贵金属掺假,到了罗马末期,银币几乎不含银成分。购买力自然直线下跌。有历史研究称,罗马帝国的崩溃很大程度不是因为蛮族入侵,而是由于通胀带来的社会问题对国家稳定和战争能力的削弱。
成色越来越差的罗马银币
中国也并不特殊,同样经历一个商品货币化的过程。但中国的币制并不稳定。这里不从先秦到满清来详细梳理,只说到汉代,传统的货币是六种:金、银、龟、贝、钱、布,先秦时代珠玉也是货币,而且是上币,大家看先秦故事或者楚汉相争,经常有白璧作为礼品的记录,刘邦贿赂项羽被范曾砸掉的就是白璧一双。但珠玉品质差异较大,估值不便,自然退出舞台。金银是国际通用货币,但中国本土并不盛产,要到宋代外贸发达后才在民间广泛流通;龟贝是中国传统货币,汉字跟钱有关的字都是贝字旁。这大概是文明古老的记忆,对于内陆经济体海贝带来了丰富稀有的色彩,成为珍贵的装饰品,中国最早的铜币就是铜贝;钱就是泉,外圆内方的铜钱,无论是大泉当千还是五铢钱,都是铜钱的不同形式,与古代西方的银币一样,先秦时期铜币是允许私铸的,在两汉也曾各有一段时期允许私铸,而实际上暗地里私铸从未停止。布匹是货币的一种,特别是在唐代,是法定有效偿付货币,《卖炭翁》诗云: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宫市强买强卖绝非没有法律依据。然而铜钱布帛实属下币,币值不稳定,总体上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繁荣,呈贬值趋势,而由于布帛和铜是具有相当使用价值的财货,民众因这种增量受益——过年能多做两套新衣裳,种地能多用点省力好用的包了金属的农具,但给广大帝国财税带来的麻烦则是显而易见的。
抽税征粮虽然不受货币价格限制,但地方征收后上缴中央却一定是货币形式,这给帝国的治理带来多重的麻烦,往往会削弱中央对地方官僚机构的管理能力。自周赧王债台高筑以来,中国统治者缺乏借贷的手段,史书上每一个王朝的崩溃,几乎都以财务崩溃告终,在中国,商品货币带来的并不是经济问题,而是财税问题——朝廷没钱了。中国的二流子经济学人将中国纸币的诞生归结于钱荒、金属稀缺,实在是笑话,因为在东汉最后一次允许私铸铜钱之前或唐朝六种货币并行之时,老百姓的交易不依赖官府发行的铸钱,民间自有丰富的替代品。官府钱不够了,就动歪脑筋,东吴孙权大帝铸了“大泉当千”的大钱儿,效果并不好,与罗马银币掺铜后果并无不同,问题并未解决。到了宋代终于搞了纸币,然而由于手法拙劣,一直没有立起来,在中国法币制度与鸦片一样是舶来品。
2、并非罪恶 银行与非现金支付的诞生
下面我们把目光投向纸币与银行的故乡西方世界。在金银这样的商品货币体系下,欧洲统治者同样面临着钱荒,他们的解决办法是向银行借钱。在西方世界的经济生活中,银行自古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早在古希腊、古埃及时代,银行家就出现了。自由市场中银行家的出现,是说明随着市场的发展,金银币直接交易,遇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跨期借贷和支付寄存。
市场的产生:
人类经济的进步,起源于一个重大发现,就是一个人把精力投入最擅长的事情,能够获得更多的成果。比如擅长打猎的,在打猎中用掉的一小时获得的成果,要比擅长磨制石斧的人一小时的打猎成果要多,反之,擅长打猎的人磨制石斧,却有所不如。但每个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需要猎物也需要石斧,于是分工产生了,甚至一个人在磨制石斧和打猎上都超过了另一个人,但只要两个人都把时间用于自己最擅长之事,交换的结果也比两人自给自足的道德结果要好。分工是以交换为前提,而最好的交换方式莫过于自由市场。这也是货币产生的源头。
资本的需求:
随着分工的细化,生产过程被拉长,为了实现更好的结果,需要人们投资于一时不能见到可供直接消费成果的资本品生产。比如猎人箭矢上的羽翼、箭头。打磨箭头的工具……,但从事这些生产的人的消费需求是在现在就发生的,他们的收益要在资本品一步步交换到猎人手中,直至猎人获取了更多的猎物才实现其“价值”。这种迂回生产带来的生产力进步是实实在在的,但这些造箭头,造磨刀石的工匠现在就要吃肉穿衣。那么如果不是这些资本品生产者自己早就积累了多余的咸鱼腊肉,以供生产阶段自己所需,就需要从其他人那里借来这些东西。在市场分工时货币已经出现了,那么积累的东西未必是咸鱼腊肉而是货币,借贷的对象同样是。借出货币的人要放弃马上就能实现的享乐借出货币,那么需要额外的回报。而借款的人由于资本品未来会有更丰厚的回报,所以也具有付出利息的能力。你现在把钱借给我,我未来把更多的钱还给你,这是跨期交易。而专门处理借贷的人,按照专业化分工的市场趋势,自然也就出现了,就是银行家。但他并不只有一种业务。
支付寄存问题:
银行家还有一种业务,就是寄存和支付。现在城市里的年轻人会认为市场是无处不在的,网络、便利店等等,其实在很闭塞的山村或者仅仅二三十年前的农村,除了赶大集,是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的。集市是有周期而非常设的,能够在每条街道上养活得起专业从事交易的商人,是经济发展的成果,当时不具备。更不要说古希腊古埃及。从集市里把剩余的金银携带回去成本很高,风险很大,而且没什么用——在家花不了钱。把暂时用不到的钱存管到有信用的银行家、金匠那里就很划算。这就是存管储蓄,储蓄有两种目的:
一种是以备不时之需,比如未来一定会发生的医疗等需要,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预先准备一些钱;或者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风险,比如农民第一年卖了粮食,从大集买了所需要的各种东西,剩下一些钱存起来,万一明年是荒年,没有粮食可卖甚至还需要买粮食救命,这笔钱就很重要了。可以说基于未来需求的储蓄是救命钱,不一定什么时候动用,不一定动用多少,但需要用的时候就的马上用到,否则就要命了。
另一种储蓄的目的是为了暂时买不起的装备积累财富,比如一个铁匠学徒,为了将来独立营业需要购买很多设备,暂时买不起就积攒起来,一旦条件够了,就提取支付,所以储蓄账户还有支付功能,当需要动用这笔钱的时候,只要写信给银行家,将自己的储蓄转移到交易对象名下就可以完成支付,随着分工扩大到更广大的地域,这种情形更加常见。就跟我们去淘宝买东西,把钱存入支付宝没有区别。而这时的银行家,还有职业掮客的功能,通过促成交易赚取佣金。
这就是现在银行两大传统业务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源头。定期存款中,银行实质上是一个专业中介作用,凭借信用获取较低价格的贷款,转手贷给需要贷款的人,通过利息差获利。由于借出的钱有可能不能按时归还,为了保证银行的信用,银行家有时会保留一定的风险保证金,定期存款是必须付利息给储户的,银行与储户是借贷关系。相应的,储户得到银行的定期存单,按照约定到期取本息。在交易中,定期存款支票很难直接作为货币流通,因为到期日不同,在此之前,银行不需要为体检兑现这笔存款而预备准备金。需要提前动用支票,必须扣款折现。
而活期存款不一样,或者说最早的活期存款不一样。储户与银行家之间的关系是存管关系,按理说这种存管是不可能存在利息的,只有存在银行的钱被放贷出去,才有可能获得利息。而存管需要成本,虽然银行家能够通过介绍贸易赚取佣金等方式盈利,但仍有理由收取一定的保管费。而由于钱的同质性,以及支付业务的存在,这种存管自然不是原物奉还的保险柜,而是同金额存管——非常规存管。渐渐的银行家发现,经常是客户的存款往往是在不同客户开立的账户之间转来转去,总有相当数量的金钱存管在自己的账户中,自己发行的仓单有了代替货币本身的功能。银行家从对存管账户资金偶尔的应急式挪用,到直接开具没有存款作基础的假仓单,是一个飞跃。
关于西方货币的历史,推荐大家看西班牙经济学家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教授赫苏斯·韦尔塔·德索托著的《货币、银行信贷与经济周期》,介绍的非常详尽和学术化。阅读之后受益颇多。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想做严谨的学术论文,简要回顾只是为了说明什么是现金。当仓单代替存管物本身流通,现金概念就出现了。
现金类似于现货,到手的真金白银真货币。而现金转账,支付的就不是先进本身,转让的是账户资金,而账户是银行与储户之间签订的兑现承诺,本质上是债权的转让。支付宝在银行活期账户打款的基础上又加了一层支付宝,可以说是一种复杂的债权交易。
古老的银行也好,支付宝也好,微信支付也好,它们能够普及,是因为你支付得出去,有人愿意收,最重要的原因是卖方认同它的信用。而卖方为什么能相信其信用,同样是能花得出去,当然,最重要的是可以方便的提现。提现是货币的证伪,易到专车一旦出现提现困难,就没人愿意接单了;银行一旦出现提现困难,下一步就是挤兑;辉山乳业传出资不抵债港股立刻跌到停牌。而真实的现金不会,真金白银落袋为安。
之所以人们认为支付宝账户余额跟现金也就是钱是等价的是因为他们信任阿里巴巴(及旗下子公司);之所以信任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公司,是因为账户余额随时可以发起提现,拿到现金。也就是说,在没有政治政令强迫的自然环境下,能拿到现金反而是无现金支付的前提。但人们为什么要支取现金呢?是因为现金有用。而马云要建立无现金社会,也就是现金没有用了,那样话结果就是支付宝余额、微信余额、银行账户余额这样可以支付的信用凭证成为了现金。
这种尝试曾经成功过,就是我们手里法币的诞生,真现金变成了假现金,无现金充其量在假现金基础上更假了一层,但就是这一层,将使国家的权力得到空前的扩张。这是我下一篇文章,也就是最后一篇文章要论述的事情。
比特币打赏:16MbAgdM4A3FdaMj6wkC17QtfxAkffsUVB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