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无现金系列】3、天堂有路尔不走:从真现金到假现金直至无现金
本文是关于无现金社会的第三篇文章,前两篇请看本博客之前文章。之后还会有关于比特币的“番外篇”,算是新的系列文章。
把钱借给别人是有风险的,这个每个人都知道;所以,当我们投资的时候利息高低绝非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这同样是每个人都知道;两年前,中国国务院发布《存款保险条例》,一个常识再次回归——银行同样有风险。毋庸赘言,银行家喜欢利润,不惜冒风险,却也讨厌破产。但自从银行进入有记录的历史,银行最醒目的记录就是作为被告出现在法庭上的,信用的另一面是风险。那么,无现金社会呢?
1、小妾变大房:货币信用化与无现金梦想
古代的银行家往往将用户存管在自己银行内的存款,用作支付贷款利息,拆东墙补西墙,不能做到专款专用和100%的备付金,这曾经是最令人诟病的一点。因为银行家发现,虽然活期存款承诺随时取用,甚至存款人每天都在支付,但往往只是在不同客户的户头账本之间挪移,并没有让现金离开银行的金库。特别是不仅仅存管的现金往往永不离库,连贷出去的现金,由于借款人是要用于支付,往往也不需要提出真金白银,直接把借得的现金存在银行拿走仓单即可。面对与业务增加不成正比的现金出纳和显得越来越逼仄狭小的金库,银行家有一种狡猾的说辞是:这是资金的闲置和浪费。于是,有时是一笔新贷款的诱惑,有时是因为突发坏账危及银行的信用,古代银行家很快开始将用户存管的活期存款用于借贷,他们发现,除非运气太差,这种挪用并不必然导致不良后果,于是如何在顾及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使用存管资金成为一种学问。可以在库里的钱全都有主甚至现金不足的情况下,大笔一挥,开具完全没有现金基础的仓单作为贷款,而借款人却需要到期归还真金白银的现款,路子越来越野。关于部分准备金,罗斯巴德有一本写得很浅显易懂的书,叫《银行的秘密:揭开美联储的神秘面纱》,更学术点的许尔斯曼教授的《货币生产的伦理》也值得推荐,感兴趣可以研究,本文不赘述。
最终,银行开始向活期存款储户发放利息,这样的好处是,实际上法律问题不存在了。因为利息的存在证明了这是一笔借贷,而非存管。而借贷存在风险,你借我钱我给你利息,当然是要把你的钱拿去用。虽然我承诺你 随时可以取,但是就算我拿不出钱来,也仅仅是经营失败导致的财务违约和破产,而不是一开始就蓄意诈骗,借贷关系违约与存管关系违约性质并不相同,后者显然更恶劣并意味着法律和道德上的罪行。有利息的活期存款,实际上可以看作时长为一天到期自动续存的定期存款。
于是,银行家成为倡导无现金社会的先驱,他们用带有兑现承诺的活期存单、支票代替真金白银放贷,用活期存款偿付储户(定期与活期)的本息。用合同限制借款人提现;用手续费和繁琐的流程,诱导储户不要提取现金……假设所有握持银行活期存单的人,都对银行无比信任,绝不提现,那么银行可以像神话里的财神赵公明、阿波罗、加百列一样,可以满足借款人的所有需求,然而,现实中还有现金存在,现金这种人类造社的概念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类最可贵的品质——警惕心。
很多银行的风险是在跨行汇兑时触发的,储户可以为了支付不要现金,商家可以为了获取生意接受支票,但如果回头存在另一家银行的账户里,作为同行的银行可是知道信用的风险的,主张无现金的银行家就这么分裂,一边嚷着无现金多么好,但自己对现金永远饥渴,不但马上会找开票行兑现,而且会有兴趣了解同行的金库库存状态,一旦一家银行准备金太少坏账太多,开出的支票就会被其他银行拒收,于是风险被触发,接下来就是挤兑、破产。
挤兑、破产不但会让经营不善或仅仅是特别倒霉的银行家身败名裂,而且会传染给同行,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但这一绝症几乎是无法医治的,因为它们判断风险,依据的是过去储户提现的比例数据,然而既然做出了随时兑付的承诺,而人的行动又是不可用概率来精算的,数不清的外部环境会让人改变过去的行动模式——比如听说别人的存款在另一家银行血本无归,于是担心自己的钱,赶快去提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理论揭示了这一真理:一切经济数据、成交价格都是经济史,而人行动、人创新、人进取,就是要打破历史的惯性的。银行为了医治这一“绝症”,花了上百年时间试图建立行业合作,不要互相拆台,设立基金集中资助风险爆发的银行避免风险扩大。但由于银行也是市场的一部分,竞争会推动新锐银行家打破这种默契。直到银行家找到政府,才遏止了“癌瘤”的大爆发。
如何让脑癌不再肆虐——把脑袋割下去就好了嘛!作为自由市场企业家的银行家,一步步消失了,现在我所见到的银行家,若非如同国有企业官员、公务员,就是如古代皇商、盐商一般的存在。
2、银行家与统治者:烈焰干柴天雷地火王八绿豆
至少在西方社会,政府与银行家有着几百年相爱相杀的历史,尤其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哲学家与教会常常把利息视为罪恶,这影响到立法。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很有意思,大意是,如果租种一块地,因为地会长庄稼,那么收取地租是合理的。但金币不会生长新的金币,所以利息是巧取豪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利息的本质是人的时间偏好,而非物本身的物理性质。这种愚蠢的观点结合亚伯拉罕诸教的教义,给了国王们惩治银行家的法律武器和道德大义。而与此同时,国王又是急迫需要贷款的人,尤其是为了战争筹措军费。
众所周知,有钱的贵族、皇室成员必然是银行家的大客户。但对于银行家来说,往往贵族是好客户,国王则是非常特殊的客户。在一个国家里,国王具有合法使用武力的权威,居于食税链顶端,银行家借钱给国王一不小心钱没有赚到,还陪上身家性命。且不说苦难深重的犹太银行家,历来是权贵盘剥的对象,即使是煊赫一时的圣殿骑士团,作为当时全世界最大的“连锁银行”,也不免被法王腓力四世劫掠,成为千古奇冤的谜案。面对“合法的”终极暴力,国内银行家缺乏足够的自保手段和催款手段,我非常疑心这种被统治者合法抢劫的风险也是推动银行家采用部分准备金制尽快让钱流通出去的动力之一。
由于列国之间经常爆发战争,形成多次博弈。到了爱德华六世、血腥玛丽、伊丽莎白老处女三代英王委派格雷欣爵士负责借贷的时候,大银行家都躲在低地国家或意大利,绝对不会去债务人的国度乱跑。他们制约债务人的手段就是,如果不还钱就不会再贷款,而君主们的战争又必然需要借钱,金钱又左右着战争的结果。于是,无法归还债务的失败国家,往往将海关收入作为抵押,或直接转让海关收入N年清偿债务。中国近代史赫德管理中国海关,被民族主义者认为丧权辱国,其实列强都是这么丧过来的。
如果说国际借款银行家还能保有一定尊严,当其寄身之地陷入战争,就不得不任人宰割。为了战争,统治者征用银行家的金库,对于银行家来说,却是祸福相依。与单纯的贪婪导致信用破产不同,为效忠君主而触发的问题,可以成为合作的开端,于是在非常时期,作为经济体内最高司法权的垄断者,君主慷慨的赐给忠诚的银行家合法终止偿付的权利,储户可以用存单直接用于纳税和偿付债务,替代金银,商家不得拒绝接受。久经考验的格雷欣法则再次应验,至少在国内市场真金白银被雪藏,退出流通。
这里要强调一下,所谓格雷欣法则简化为劣币驱逐良币,并不是说人们喜欢劣币,这种反直觉的逆向淘汰的根源是,法定劣币良币等效偿付。只有统治者规定劣币和良币再支付的时候是等效的,并且强制执行,更有价值的良币才会被雪藏,就好像我们今天花钱倾向于先用掉脏污老旧破损即将断裂的钞票一样,而市场竞争往往形成买方市场,加上等效支付的恶法限制,卖家自然不得不接受劣币偿付。
这下看起来万事大吉了,如果不需要兑现现金,支票又付得出去,银行家是不是要改名为全能神?当然不会是这样。合法中止兑付是有期限的,这并不是政府对银行家的监督起到了效果,而是做不到,如果一蹴而就,支票就不会被接受,要等待机会。人类的逻辑不是那么好欺骗,我拿到的是一张纸,上面写着两英镑,它代表的是成色质量有一定之规的铸币或黄金。如果上面写的是2查克拉、38约翰劳或250凯恩斯,人们完全不知道它代表的是什么,无论是谁发行的,也无法估计其价值。这就是米塞斯货币回溯定理揭示的,人们所用于交易的货币,它的估值取决于前一天的价值,最终上溯到其未成为货币的商品价值。而人们相信一张纸片能代表比纸片本身更高价值的东西,是因为相信能够凭此换取,哪怕暂时因战乱无法换取,至少有个盼头。
于是,灾难性的银行破产仍不可遏制,中止兑付只能使问题扩大,破产变得更加惨烈,并导致随时发生的小规模破产变成惨烈的集中爆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原因,从市场过程的层面上,可以归结于通货膨胀,关于这一点,不久前我写过一篇《源大工贸苏银霞是怎么死在信贷周期上的》,这里不再重复。但更实质的是,没有储备的虚假信用,被统治者权力支撑,导致为此付出代价的阶层无法通过汲取教训避免损失,造成损失的人却往往是危机的受益者,每一次危机,统治者都能借机僭踞更多的权力,直到两次世界大战,法币时代终于到来。
3、法币来临:你以虚无换取我之所有
大概是封建体系和分权传统的功劳吧,从过程上来看,西方货币法化的过程极具“工匠精神”,这样困难的事业竟让他们办成了,可以说是有志者事竟成的典范。有钱随便花是所有统治者共同的梦想,在这一点其实中国集权王朝走的更快一些。自从祖龙建立了集权体制,汉武罢黜百家统一思想,隋唐兴科举羁糜牢笼天下英杰入彀,中国的朝廷再不复周赧王债台高筑的窝囊,在对经济的干预上,自然也大踏步前进,不过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商品货币一直用到大清末。
从年代上看,中国才是官方纸币的发明者和开创者,无论是说唐德宗朝开创还是宋朝官交开始,中国朝廷都走在西方同行的前面。然而,它从来没有取代白银和铜钱,虽然到了明代太祖成祖在发行宝钞后都曾禁止金银,然而由于过于激进,最终法不责众。没有“工匠精神”的粗暴手段,难以赢取交易双方的信任,最后,它们做出了一个纸币发行者所能做的最没节操的事情——收税不接受宝钞。西方同行做的很慢,法币官方规定的含金量含银量愚公移山一般一点一点减少,但趋势坚定而稳健:从规范金银币规格;到垄断金银币发行,到贵金属掺假;到征用银行金库赐予合法止兑特权;到长期为兑现设置障碍,最终使金银退出国内主流市场交易,成为国际交易货币,每一步都是在危机时刻,不等市场自发调节,统治者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诈骗加上枪杆子,使变化的每一步都很稳。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储户存取的对象变成由统治者授权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虽然这些纸钞有法定的金银含义,但基本上银行有权拒绝向一般储户兑现金银。战争爆发,国际金银进出口停滞,为这种特权提供了很有说服力的理由。二战期间,又因为战争,欧洲主要大国将黄金储备集中到美国,又形成了万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系。这个时候,有权用美元兑现黄金的,只有各国央行和超级财团。这就是著名的布雷斯顿森林体系。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咯,最终美元连这样范围狭小的兑付也无法承担,布雷斯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与黄金脱钩,世界进入法币时代。随着权力的集中,法币的步伐越来越快,与倒霉的中国先驱不同,此时管理技术手段和理论对观念的侵蚀都已经完备了。
相对于金银来说,法币时代就是无现金时代,同时也是新现金时代,因为法币票面上的金额再也不是代表其他什么东西,而仅仅是它本身。今天无论是美元还是英镑,以及我们的人民币,都成为一种玄学。拿出一张钱,谁也说不明白一单位的货币比如一块钱代表什么东西。国家信用是个黑洞,所能保证的不过是只要政权存在,你就能用钱买到东西,买多少买到啥不一定。我们可以相信的不过是统治者为了稳定,必须在发钞上有一定的自律,确保社会秩序可控。这是一把双刃剑,当统治者认为某个金融机构的坏账同样威胁稳定的时候,这个理由也能让央行放水。稀释每个人的财产,为玩忽职守的商业银行买单,这叫大而不倒。虽然每个国家央行发钞都有一定之规,比如新增货币未来要归还,但未来同样也可以更多的放水,这是一个局外人谁也看不透的会计游戏——梅花易数、塔罗占卜同样很复杂。这个复杂的体系隐蔽性很强,我们当然可以选择信任统治者,但这是无法证伪的信任,亵渎一点说,与信扶乩、信麻衣神算没有本质区别。一厢情愿的信,我们可以尊重你的信仰,但莫以科学之名将信仰强加于人。
经济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内容,人活着无论抱着怎样的价值观,都需要获取财货来满足自己的愿望,旧的愿望满足,新的愿望产生,旧的行动结束,新的行动已经筹划完毕,愿望满足的程度提升,我们会感到幸福,愿望满足的程度降低,经常难偿所愿,就会郁闷甚至营养不良,生活难以为继,至少人生丧失了一部分乐趣。而决定大众福祉的,就是经济活动的供给端。通过市场获取财货,是最高效的方式。如果你的生产活动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会盈利,如果你的生产活动不是消费者需求的,就会亏本。盈利你就有更多购买力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具备更幸福的生活的条件,反之你就要陷入不幸之中。
货币是市场的血脉,而今天,血管里流淌的东西变得非常可疑。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法币是虚无之物,当我们看古代战争史的时候,当一国攻占了另一国的城池,我们会说他们是为了抢金库,抢金币,但今天,我们不会说美国打阿富汗是为了抢劫阿富汗尼,打伊拉克是为了抢第纳尔……我宁可相信他是为了抢山羊皮。法币那东西堆帝国差不多就是废纸一张。几乎没有一个政权颠覆不伴随着法币变废纸的,因为自律发钞是为了维护统治,当目的岌岌可危,手段也就不必要了。今天的现金是一国法币本身,而在此之上,还存在M2,商业银行同样可以无现金放贷,但较之金银时代,银行更加可信——因为只要证明若坏账爆发足以威胁统治稳定,那么自然有印钞机会支持银行还账,即大而不倒。统治者对银行的严厉监管,不是为了维护货币的尊严与贸易的公正,而不过是为了避免银行家占特权的便宜。银行周转不灵需要以很高的利息向央行“借款”,如果凭空放贷带来的收益无法归还这个利息,银行就会资不抵债,最后被国有化,但这并不影响必要的时候,统治者自上而下直接注入新的基础货币。面对统治者对货币的干预,人们从未彻底丧失清醒,人们亲切的把政府因操控货币而获得的额外利润,叫做铸币税。——这是税,强迫收取的费用,增加人民的苦痛。
在有黄金可以兑换的时候,同样存在通胀,银行破产的频次更高。但每一次破产都在释放一部分虚假信用的存在,导致虚假信用被收回(变成废纸)。而法币时代,商业银行破产已经是稀奇的事情,间或有也多是受投资银行所累,增发仍在继续——否则布雷斯顿森林体系怎么会崩溃?——没有金银自由兑换的体系,校验假账的周期变得更长,企业的盈亏不仅仅受到满足消费者能力的检验,因为有些“超级消费者”,他们的消费额度不再受到市场的制约,可以抛开萨伊定律所说的先生产再消费的戒条,几乎凭空获取购买力——国家的信用是无限的,至少是无度的。
在通胀时代,许多企业发现,明明自己帐目上是盈利的,但是却见不到钱,即便外部环境不变化,想要维持企业经营规模,都需要不断地投入资本才能维持,最终感觉自己被掏空,持续盈利的企业却难以为继,就好像有一只吸血的血滴子附体,而吸血的流速又是不稳定的,难以预料和适应。他们最终发现,钱是购买力,而金额并不是本质性的,不同时间同面额的钞票不同质。后果是企业普遍的会计失灵以及资本被虚耗到没有足够需求的领域,实质上压抑创新,使现实世界比它本应有的富裕水平更加贫困。当然,补充一句本文提到的购买力是一个不可量化的概念,绝非什么CPI。
4、无现金支付:老大哥在看着你
法币增强了政治干预经济的力量,但即使是这样的“无现金”社会,仍有“不足”之处。完全控制货币不是目的,货币是购买力,统治者的目的是完全控制人的经济行为,在经济领域,物永远是表象,人有目的的行动才是本质性的东西。而现金(哪怕是以法币形式存在的新现金)一旦离开银行柜台,它的流向就失去了掌控,当它再次回到银行体系的时候,转了几手,用作什么交易,它的发行者无法控制。在决策时,由于这种细微控制的缺乏,而进退失据,往往导致意料不到的危机。如果说,在法币时代,市场还能如此欣欣向荣,很大程度上是这种现金交易的隐蔽性带来的自由。
统治者痛恨金银,贵金属市场是受到高度监管控制的行业,不但有纸黄金纸白银作为弹药,如有必要各国央行巨型的金银储备也随时可以砸盘;统治者也憎恨自己发行的法币现金,被统治者通过这种武器,让法令不能向立法者希望的方向发展——无法实现定向宽松、精准扶贫。合理避税也好,不合理的偷税也罢,政府与市场相攻相受的互动永无停歇。移动支付让统治者看到能够更进一步的希望,无现金支付让“法币”这种政府签订的承诺书,不再流通到统治者的视野之外,不会出现太阿倒持为下所剋的恶果,并通过节省征税“成本”加强集权。前一阵印度突然废除大额纸币,限时兑换,就是想要对付这些逃逸在监管视线外的钞票。如果是无现金电子交易时代,这就不是问题了。
也许当你老了的时候,过年想给孙子发压岁钱,打开支付软件,输入金额,自动会弹出支付目的,购买商品/亲友馈赠/资金借贷……N大类M小类,对应不同的税率,通过户籍联网确认收付方亲友关系,然后按照税率扣款。也许,我终究将落入这跳不出去的如来佛掌中,但请容我在没有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前,写上几笔文章,并撒一泡骚尿泻泻火。
在前面为了叙述方便,我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货币的变化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商品货币时代,国际贸易是不存在货币问题的,纯度不等的黄金、白银自愿交易。即便是差距极大的两个经济体,非洲土著愿意用黄金、宝石换取在欧洲人眼里不那么值钱的猎枪、玻璃等等,也是基于主观价值的自愿交易,正是因为双方强烈的价值差异导致的丰厚利润,才促进冒险家克服万难加入贸易竞争,促进贸易成果。但对于统治者来说,黄金的流失则代表税源的流失,虽然每一笔交易的对象都认为买来的东西比付出的黄金更有价值,并得到满足,但统治者的胃口永不魇足,对货币的渴求导致了重商主义政策,导致了殖民战争以及后来的世界大战等等。法币时代,这个矛盾同样存在。
所有的法币与黄金脱钩后,法币不再有固定价值,国际间贸易就类似于股票市场的换股交易,按照交易发生时货币市场的供需来确定价格。而一国的国力计算,也类同于股票交易估算上市公司市值的办法,然而这种方法的重大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价格在边际上产生,取决于供需,当有市场外的力量控制供给,价格就可以被操控。表面上看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比拼的是统治者的治理能力,船坚炮利的美国最强,可以向全世界收铸币税。
权力的游戏带来的是横亘各国经济体之间的有形或无形的壁垒,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是像秦岭山脉那样巨大的国际贸易门槛。Jack Ma毕竟是优秀的企业家,想用无现金社会换来的eWTP是一条便于中小企业开展国贸的绿色通道,使资金能够迅速高效、低价的结算。不能说这一举措没有正面意义,然而有价值的东西往往被权贵觊觎,在用权利换自由的讨价还价中,纳税人往往是亏本的一方,这是一个超级复杂、风险极大、后患无穷、缺少尊严的事业,苏秦挂六国相印可免祸乎?
5、天堂有路:另一种支付的可能
也许有人会责怪我责备贤者,一个吃饱了没事干的屌丝责备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企业家,太狂妄了。写写那个失败的苏银霞也就罢了,向还未落井的贾跃亭扔石头就有点找不到北,现在居然褒贬起尊敬的Jack Ma,这是要反天啊!你说了这么多,你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吗?
我提不出来,也能提出来。方案就在那里,几千年了一直在那里,就是自由的市场经济。提不出来的是,如何让愚钝如尔等这样的人看明白那是一条路。不仅仅是这边厢撸袖子加油干,自由的实践者也从来没有停止神圣的工作。在理论层面上,以奥地利学派一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理论家从来没有懈怠在理论层面的准备和探索。而互联网革命,又给自由的实践者带来了新的武器,去中心化的支付手段应运而生,就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去中心化电子货币。
不懂得货币问题实质的人不会理解比特币这种支付多么伟大,因为支付宝支付、国际信用卡结算似乎更加方便。但这些渠道是通过银行体系的中心化支付,交易环节和产生的费用反而是小问题,中心化带来的干预手段问题更大。小的说许多海淘客发现订单被退回,许多商品无法购买,出入境携带现金受限,移民转移资产更是很复杂的任务。而更直观的例子就是,一些外汇储备雄厚的企业,并购国外企业的交易被阻碍,汇管局拒绝支付,而一些负债累累的央企赵企却可以加杠杆随意买买买。同样的外汇货币在不同人手里都是不同质的。比特币的支付不需要谁来审批,只需要向为交易网络提供算力的矿工支付费用即可得到确认。
最近爆发了一种蠕虫病毒,被别有用心者冠以比特币之名,实际上比特币只是勒索者认可的支付赎金的方式而已。能被不法之徒认定的支付方式,这一事实本身就证明了这种支付的安全性。当然,这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我们肯定没生活在历史终结,耶稣再临、末日审判的时代,终极、完美、无限这些词跟上帝一样在现实中没有实际意义。即使是比特币,它的交易延迟、交易费用可能导致中心化的交易平台依旧是不可或缺的需求,同样存在通胀的可能。但问题不是通胀本身,而是统治者的特权。无论存在怎样的缺点和可能性,这种去中心化的电子货币与各国央行的区块链抄袭版本有本质的区别,央行区块链不过是Jack Ma无现金社会的区块链版本。想把这个稍微说清楚,看来要再多写一篇文章了,不过这篇理论上与无现金支付和Jack Ma无关,算是番外篇吧。
比特币打赏:16MbAgdM4A3FdaMj6wkC17QtfxAkffsUVB
把钱借给别人是有风险的,这个每个人都知道;所以,当我们投资的时候利息高低绝非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这同样是每个人都知道;两年前,中国国务院发布《存款保险条例》,一个常识再次回归——银行同样有风险。毋庸赘言,银行家喜欢利润,不惜冒风险,却也讨厌破产。但自从银行进入有记录的历史,银行最醒目的记录就是作为被告出现在法庭上的,信用的另一面是风险。那么,无现金社会呢?
1、小妾变大房:货币信用化与无现金梦想
古代的银行家往往将用户存管在自己银行内的存款,用作支付贷款利息,拆东墙补西墙,不能做到专款专用和100%的备付金,这曾经是最令人诟病的一点。因为银行家发现,虽然活期存款承诺随时取用,甚至存款人每天都在支付,但往往只是在不同客户的户头账本之间挪移,并没有让现金离开银行的金库。特别是不仅仅存管的现金往往永不离库,连贷出去的现金,由于借款人是要用于支付,往往也不需要提出真金白银,直接把借得的现金存在银行拿走仓单即可。面对与业务增加不成正比的现金出纳和显得越来越逼仄狭小的金库,银行家有一种狡猾的说辞是:这是资金的闲置和浪费。于是,有时是一笔新贷款的诱惑,有时是因为突发坏账危及银行的信用,古代银行家很快开始将用户存管的活期存款用于借贷,他们发现,除非运气太差,这种挪用并不必然导致不良后果,于是如何在顾及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使用存管资金成为一种学问。可以在库里的钱全都有主甚至现金不足的情况下,大笔一挥,开具完全没有现金基础的仓单作为贷款,而借款人却需要到期归还真金白银的现款,路子越来越野。关于部分准备金,罗斯巴德有一本写得很浅显易懂的书,叫《银行的秘密:揭开美联储的神秘面纱》,更学术点的许尔斯曼教授的《货币生产的伦理》也值得推荐,感兴趣可以研究,本文不赘述。
最终,银行开始向活期存款储户发放利息,这样的好处是,实际上法律问题不存在了。因为利息的存在证明了这是一笔借贷,而非存管。而借贷存在风险,你借我钱我给你利息,当然是要把你的钱拿去用。虽然我承诺你 随时可以取,但是就算我拿不出钱来,也仅仅是经营失败导致的财务违约和破产,而不是一开始就蓄意诈骗,借贷关系违约与存管关系违约性质并不相同,后者显然更恶劣并意味着法律和道德上的罪行。有利息的活期存款,实际上可以看作时长为一天到期自动续存的定期存款。
于是,银行家成为倡导无现金社会的先驱,他们用带有兑现承诺的活期存单、支票代替真金白银放贷,用活期存款偿付储户(定期与活期)的本息。用合同限制借款人提现;用手续费和繁琐的流程,诱导储户不要提取现金……假设所有握持银行活期存单的人,都对银行无比信任,绝不提现,那么银行可以像神话里的财神赵公明、阿波罗、加百列一样,可以满足借款人的所有需求,然而,现实中还有现金存在,现金这种人类造社的概念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类最可贵的品质——警惕心。
很多银行的风险是在跨行汇兑时触发的,储户可以为了支付不要现金,商家可以为了获取生意接受支票,但如果回头存在另一家银行的账户里,作为同行的银行可是知道信用的风险的,主张无现金的银行家就这么分裂,一边嚷着无现金多么好,但自己对现金永远饥渴,不但马上会找开票行兑现,而且会有兴趣了解同行的金库库存状态,一旦一家银行准备金太少坏账太多,开出的支票就会被其他银行拒收,于是风险被触发,接下来就是挤兑、破产。
挤兑、破产不但会让经营不善或仅仅是特别倒霉的银行家身败名裂,而且会传染给同行,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但这一绝症几乎是无法医治的,因为它们判断风险,依据的是过去储户提现的比例数据,然而既然做出了随时兑付的承诺,而人的行动又是不可用概率来精算的,数不清的外部环境会让人改变过去的行动模式——比如听说别人的存款在另一家银行血本无归,于是担心自己的钱,赶快去提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理论揭示了这一真理:一切经济数据、成交价格都是经济史,而人行动、人创新、人进取,就是要打破历史的惯性的。银行为了医治这一“绝症”,花了上百年时间试图建立行业合作,不要互相拆台,设立基金集中资助风险爆发的银行避免风险扩大。但由于银行也是市场的一部分,竞争会推动新锐银行家打破这种默契。直到银行家找到政府,才遏止了“癌瘤”的大爆发。
如何让脑癌不再肆虐——把脑袋割下去就好了嘛!作为自由市场企业家的银行家,一步步消失了,现在我所见到的银行家,若非如同国有企业官员、公务员,就是如古代皇商、盐商一般的存在。
2、银行家与统治者:烈焰干柴天雷地火王八绿豆
至少在西方社会,政府与银行家有着几百年相爱相杀的历史,尤其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哲学家与教会常常把利息视为罪恶,这影响到立法。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很有意思,大意是,如果租种一块地,因为地会长庄稼,那么收取地租是合理的。但金币不会生长新的金币,所以利息是巧取豪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利息的本质是人的时间偏好,而非物本身的物理性质。这种愚蠢的观点结合亚伯拉罕诸教的教义,给了国王们惩治银行家的法律武器和道德大义。而与此同时,国王又是急迫需要贷款的人,尤其是为了战争筹措军费。
众所周知,有钱的贵族、皇室成员必然是银行家的大客户。但对于银行家来说,往往贵族是好客户,国王则是非常特殊的客户。在一个国家里,国王具有合法使用武力的权威,居于食税链顶端,银行家借钱给国王一不小心钱没有赚到,还陪上身家性命。且不说苦难深重的犹太银行家,历来是权贵盘剥的对象,即使是煊赫一时的圣殿骑士团,作为当时全世界最大的“连锁银行”,也不免被法王腓力四世劫掠,成为千古奇冤的谜案。面对“合法的”终极暴力,国内银行家缺乏足够的自保手段和催款手段,我非常疑心这种被统治者合法抢劫的风险也是推动银行家采用部分准备金制尽快让钱流通出去的动力之一。
由于列国之间经常爆发战争,形成多次博弈。到了爱德华六世、血腥玛丽、伊丽莎白老处女三代英王委派格雷欣爵士负责借贷的时候,大银行家都躲在低地国家或意大利,绝对不会去债务人的国度乱跑。他们制约债务人的手段就是,如果不还钱就不会再贷款,而君主们的战争又必然需要借钱,金钱又左右着战争的结果。于是,无法归还债务的失败国家,往往将海关收入作为抵押,或直接转让海关收入N年清偿债务。中国近代史赫德管理中国海关,被民族主义者认为丧权辱国,其实列强都是这么丧过来的。
如果说国际借款银行家还能保有一定尊严,当其寄身之地陷入战争,就不得不任人宰割。为了战争,统治者征用银行家的金库,对于银行家来说,却是祸福相依。与单纯的贪婪导致信用破产不同,为效忠君主而触发的问题,可以成为合作的开端,于是在非常时期,作为经济体内最高司法权的垄断者,君主慷慨的赐给忠诚的银行家合法终止偿付的权利,储户可以用存单直接用于纳税和偿付债务,替代金银,商家不得拒绝接受。久经考验的格雷欣法则再次应验,至少在国内市场真金白银被雪藏,退出流通。
这里要强调一下,所谓格雷欣法则简化为劣币驱逐良币,并不是说人们喜欢劣币,这种反直觉的逆向淘汰的根源是,法定劣币良币等效偿付。只有统治者规定劣币和良币再支付的时候是等效的,并且强制执行,更有价值的良币才会被雪藏,就好像我们今天花钱倾向于先用掉脏污老旧破损即将断裂的钞票一样,而市场竞争往往形成买方市场,加上等效支付的恶法限制,卖家自然不得不接受劣币偿付。
这下看起来万事大吉了,如果不需要兑现现金,支票又付得出去,银行家是不是要改名为全能神?当然不会是这样。合法中止兑付是有期限的,这并不是政府对银行家的监督起到了效果,而是做不到,如果一蹴而就,支票就不会被接受,要等待机会。人类的逻辑不是那么好欺骗,我拿到的是一张纸,上面写着两英镑,它代表的是成色质量有一定之规的铸币或黄金。如果上面写的是2查克拉、38约翰劳或250凯恩斯,人们完全不知道它代表的是什么,无论是谁发行的,也无法估计其价值。这就是米塞斯货币回溯定理揭示的,人们所用于交易的货币,它的估值取决于前一天的价值,最终上溯到其未成为货币的商品价值。而人们相信一张纸片能代表比纸片本身更高价值的东西,是因为相信能够凭此换取,哪怕暂时因战乱无法换取,至少有个盼头。
于是,灾难性的银行破产仍不可遏制,中止兑付只能使问题扩大,破产变得更加惨烈,并导致随时发生的小规模破产变成惨烈的集中爆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原因,从市场过程的层面上,可以归结于通货膨胀,关于这一点,不久前我写过一篇《源大工贸苏银霞是怎么死在信贷周期上的》,这里不再重复。但更实质的是,没有储备的虚假信用,被统治者权力支撑,导致为此付出代价的阶层无法通过汲取教训避免损失,造成损失的人却往往是危机的受益者,每一次危机,统治者都能借机僭踞更多的权力,直到两次世界大战,法币时代终于到来。
3、法币来临:你以虚无换取我之所有
大概是封建体系和分权传统的功劳吧,从过程上来看,西方货币法化的过程极具“工匠精神”,这样困难的事业竟让他们办成了,可以说是有志者事竟成的典范。有钱随便花是所有统治者共同的梦想,在这一点其实中国集权王朝走的更快一些。自从祖龙建立了集权体制,汉武罢黜百家统一思想,隋唐兴科举羁糜牢笼天下英杰入彀,中国的朝廷再不复周赧王债台高筑的窝囊,在对经济的干预上,自然也大踏步前进,不过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商品货币一直用到大清末。
从年代上看,中国才是官方纸币的发明者和开创者,无论是说唐德宗朝开创还是宋朝官交开始,中国朝廷都走在西方同行的前面。然而,它从来没有取代白银和铜钱,虽然到了明代太祖成祖在发行宝钞后都曾禁止金银,然而由于过于激进,最终法不责众。没有“工匠精神”的粗暴手段,难以赢取交易双方的信任,最后,它们做出了一个纸币发行者所能做的最没节操的事情——收税不接受宝钞。西方同行做的很慢,法币官方规定的含金量含银量愚公移山一般一点一点减少,但趋势坚定而稳健:从规范金银币规格;到垄断金银币发行,到贵金属掺假;到征用银行金库赐予合法止兑特权;到长期为兑现设置障碍,最终使金银退出国内主流市场交易,成为国际交易货币,每一步都是在危机时刻,不等市场自发调节,统治者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诈骗加上枪杆子,使变化的每一步都很稳。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储户存取的对象变成由统治者授权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虽然这些纸钞有法定的金银含义,但基本上银行有权拒绝向一般储户兑现金银。战争爆发,国际金银进出口停滞,为这种特权提供了很有说服力的理由。二战期间,又因为战争,欧洲主要大国将黄金储备集中到美国,又形成了万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系。这个时候,有权用美元兑现黄金的,只有各国央行和超级财团。这就是著名的布雷斯顿森林体系。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咯,最终美元连这样范围狭小的兑付也无法承担,布雷斯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与黄金脱钩,世界进入法币时代。随着权力的集中,法币的步伐越来越快,与倒霉的中国先驱不同,此时管理技术手段和理论对观念的侵蚀都已经完备了。
相对于金银来说,法币时代就是无现金时代,同时也是新现金时代,因为法币票面上的金额再也不是代表其他什么东西,而仅仅是它本身。今天无论是美元还是英镑,以及我们的人民币,都成为一种玄学。拿出一张钱,谁也说不明白一单位的货币比如一块钱代表什么东西。国家信用是个黑洞,所能保证的不过是只要政权存在,你就能用钱买到东西,买多少买到啥不一定。我们可以相信的不过是统治者为了稳定,必须在发钞上有一定的自律,确保社会秩序可控。这是一把双刃剑,当统治者认为某个金融机构的坏账同样威胁稳定的时候,这个理由也能让央行放水。稀释每个人的财产,为玩忽职守的商业银行买单,这叫大而不倒。虽然每个国家央行发钞都有一定之规,比如新增货币未来要归还,但未来同样也可以更多的放水,这是一个局外人谁也看不透的会计游戏——梅花易数、塔罗占卜同样很复杂。这个复杂的体系隐蔽性很强,我们当然可以选择信任统治者,但这是无法证伪的信任,亵渎一点说,与信扶乩、信麻衣神算没有本质区别。一厢情愿的信,我们可以尊重你的信仰,但莫以科学之名将信仰强加于人。
经济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内容,人活着无论抱着怎样的价值观,都需要获取财货来满足自己的愿望,旧的愿望满足,新的愿望产生,旧的行动结束,新的行动已经筹划完毕,愿望满足的程度提升,我们会感到幸福,愿望满足的程度降低,经常难偿所愿,就会郁闷甚至营养不良,生活难以为继,至少人生丧失了一部分乐趣。而决定大众福祉的,就是经济活动的供给端。通过市场获取财货,是最高效的方式。如果你的生产活动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会盈利,如果你的生产活动不是消费者需求的,就会亏本。盈利你就有更多购买力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具备更幸福的生活的条件,反之你就要陷入不幸之中。
货币是市场的血脉,而今天,血管里流淌的东西变得非常可疑。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法币是虚无之物,当我们看古代战争史的时候,当一国攻占了另一国的城池,我们会说他们是为了抢金库,抢金币,但今天,我们不会说美国打阿富汗是为了抢劫阿富汗尼,打伊拉克是为了抢第纳尔……我宁可相信他是为了抢山羊皮。法币那东西堆帝国差不多就是废纸一张。几乎没有一个政权颠覆不伴随着法币变废纸的,因为自律发钞是为了维护统治,当目的岌岌可危,手段也就不必要了。今天的现金是一国法币本身,而在此之上,还存在M2,商业银行同样可以无现金放贷,但较之金银时代,银行更加可信——因为只要证明若坏账爆发足以威胁统治稳定,那么自然有印钞机会支持银行还账,即大而不倒。统治者对银行的严厉监管,不是为了维护货币的尊严与贸易的公正,而不过是为了避免银行家占特权的便宜。银行周转不灵需要以很高的利息向央行“借款”,如果凭空放贷带来的收益无法归还这个利息,银行就会资不抵债,最后被国有化,但这并不影响必要的时候,统治者自上而下直接注入新的基础货币。面对统治者对货币的干预,人们从未彻底丧失清醒,人们亲切的把政府因操控货币而获得的额外利润,叫做铸币税。——这是税,强迫收取的费用,增加人民的苦痛。
在有黄金可以兑换的时候,同样存在通胀,银行破产的频次更高。但每一次破产都在释放一部分虚假信用的存在,导致虚假信用被收回(变成废纸)。而法币时代,商业银行破产已经是稀奇的事情,间或有也多是受投资银行所累,增发仍在继续——否则布雷斯顿森林体系怎么会崩溃?——没有金银自由兑换的体系,校验假账的周期变得更长,企业的盈亏不仅仅受到满足消费者能力的检验,因为有些“超级消费者”,他们的消费额度不再受到市场的制约,可以抛开萨伊定律所说的先生产再消费的戒条,几乎凭空获取购买力——国家的信用是无限的,至少是无度的。
在通胀时代,许多企业发现,明明自己帐目上是盈利的,但是却见不到钱,即便外部环境不变化,想要维持企业经营规模,都需要不断地投入资本才能维持,最终感觉自己被掏空,持续盈利的企业却难以为继,就好像有一只吸血的血滴子附体,而吸血的流速又是不稳定的,难以预料和适应。他们最终发现,钱是购买力,而金额并不是本质性的,不同时间同面额的钞票不同质。后果是企业普遍的会计失灵以及资本被虚耗到没有足够需求的领域,实质上压抑创新,使现实世界比它本应有的富裕水平更加贫困。当然,补充一句本文提到的购买力是一个不可量化的概念,绝非什么CPI。
4、无现金支付:老大哥在看着你
法币增强了政治干预经济的力量,但即使是这样的“无现金”社会,仍有“不足”之处。完全控制货币不是目的,货币是购买力,统治者的目的是完全控制人的经济行为,在经济领域,物永远是表象,人有目的的行动才是本质性的东西。而现金(哪怕是以法币形式存在的新现金)一旦离开银行柜台,它的流向就失去了掌控,当它再次回到银行体系的时候,转了几手,用作什么交易,它的发行者无法控制。在决策时,由于这种细微控制的缺乏,而进退失据,往往导致意料不到的危机。如果说,在法币时代,市场还能如此欣欣向荣,很大程度上是这种现金交易的隐蔽性带来的自由。
统治者痛恨金银,贵金属市场是受到高度监管控制的行业,不但有纸黄金纸白银作为弹药,如有必要各国央行巨型的金银储备也随时可以砸盘;统治者也憎恨自己发行的法币现金,被统治者通过这种武器,让法令不能向立法者希望的方向发展——无法实现定向宽松、精准扶贫。合理避税也好,不合理的偷税也罢,政府与市场相攻相受的互动永无停歇。移动支付让统治者看到能够更进一步的希望,无现金支付让“法币”这种政府签订的承诺书,不再流通到统治者的视野之外,不会出现太阿倒持为下所剋的恶果,并通过节省征税“成本”加强集权。前一阵印度突然废除大额纸币,限时兑换,就是想要对付这些逃逸在监管视线外的钞票。如果是无现金电子交易时代,这就不是问题了。
也许当你老了的时候,过年想给孙子发压岁钱,打开支付软件,输入金额,自动会弹出支付目的,购买商品/亲友馈赠/资金借贷……N大类M小类,对应不同的税率,通过户籍联网确认收付方亲友关系,然后按照税率扣款。也许,我终究将落入这跳不出去的如来佛掌中,但请容我在没有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前,写上几笔文章,并撒一泡骚尿泻泻火。
在前面为了叙述方便,我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货币的变化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商品货币时代,国际贸易是不存在货币问题的,纯度不等的黄金、白银自愿交易。即便是差距极大的两个经济体,非洲土著愿意用黄金、宝石换取在欧洲人眼里不那么值钱的猎枪、玻璃等等,也是基于主观价值的自愿交易,正是因为双方强烈的价值差异导致的丰厚利润,才促进冒险家克服万难加入贸易竞争,促进贸易成果。但对于统治者来说,黄金的流失则代表税源的流失,虽然每一笔交易的对象都认为买来的东西比付出的黄金更有价值,并得到满足,但统治者的胃口永不魇足,对货币的渴求导致了重商主义政策,导致了殖民战争以及后来的世界大战等等。法币时代,这个矛盾同样存在。
所有的法币与黄金脱钩后,法币不再有固定价值,国际间贸易就类似于股票市场的换股交易,按照交易发生时货币市场的供需来确定价格。而一国的国力计算,也类同于股票交易估算上市公司市值的办法,然而这种方法的重大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价格在边际上产生,取决于供需,当有市场外的力量控制供给,价格就可以被操控。表面上看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比拼的是统治者的治理能力,船坚炮利的美国最强,可以向全世界收铸币税。
权力的游戏带来的是横亘各国经济体之间的有形或无形的壁垒,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是像秦岭山脉那样巨大的国际贸易门槛。Jack Ma毕竟是优秀的企业家,想用无现金社会换来的eWTP是一条便于中小企业开展国贸的绿色通道,使资金能够迅速高效、低价的结算。不能说这一举措没有正面意义,然而有价值的东西往往被权贵觊觎,在用权利换自由的讨价还价中,纳税人往往是亏本的一方,这是一个超级复杂、风险极大、后患无穷、缺少尊严的事业,苏秦挂六国相印可免祸乎?
5、天堂有路:另一种支付的可能
也许有人会责怪我责备贤者,一个吃饱了没事干的屌丝责备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企业家,太狂妄了。写写那个失败的苏银霞也就罢了,向还未落井的贾跃亭扔石头就有点找不到北,现在居然褒贬起尊敬的Jack Ma,这是要反天啊!你说了这么多,你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吗?
我提不出来,也能提出来。方案就在那里,几千年了一直在那里,就是自由的市场经济。提不出来的是,如何让愚钝如尔等这样的人看明白那是一条路。不仅仅是这边厢撸袖子加油干,自由的实践者也从来没有停止神圣的工作。在理论层面上,以奥地利学派一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理论家从来没有懈怠在理论层面的准备和探索。而互联网革命,又给自由的实践者带来了新的武器,去中心化的支付手段应运而生,就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去中心化电子货币。
不懂得货币问题实质的人不会理解比特币这种支付多么伟大,因为支付宝支付、国际信用卡结算似乎更加方便。但这些渠道是通过银行体系的中心化支付,交易环节和产生的费用反而是小问题,中心化带来的干预手段问题更大。小的说许多海淘客发现订单被退回,许多商品无法购买,出入境携带现金受限,移民转移资产更是很复杂的任务。而更直观的例子就是,一些外汇储备雄厚的企业,并购国外企业的交易被阻碍,汇管局拒绝支付,而一些负债累累的央企赵企却可以加杠杆随意买买买。同样的外汇货币在不同人手里都是不同质的。比特币的支付不需要谁来审批,只需要向为交易网络提供算力的矿工支付费用即可得到确认。
最近爆发了一种蠕虫病毒,被别有用心者冠以比特币之名,实际上比特币只是勒索者认可的支付赎金的方式而已。能被不法之徒认定的支付方式,这一事实本身就证明了这种支付的安全性。当然,这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我们肯定没生活在历史终结,耶稣再临、末日审判的时代,终极、完美、无限这些词跟上帝一样在现实中没有实际意义。即使是比特币,它的交易延迟、交易费用可能导致中心化的交易平台依旧是不可或缺的需求,同样存在通胀的可能。但问题不是通胀本身,而是统治者的特权。无论存在怎样的缺点和可能性,这种去中心化的电子货币与各国央行的区块链抄袭版本有本质的区别,央行区块链不过是Jack Ma无现金社会的区块链版本。想把这个稍微说清楚,看来要再多写一篇文章了,不过这篇理论上与无现金支付和Jack Ma无关,算是番外篇吧。
比特币打赏:16MbAgdM4A3FdaMj6wkC17QtfxAkffsUVB
评论
发表评论